翻页   夜间
格物文学 > 三国骑砍 > 第三百六十四章 织机
 
  新年过后,鉴于迁移来的军属生活赤贫缺乏生活物资,田信再次投放二十万面值的粮票,并加大麦城织机北运的份额。

  北府规模扩大,司直张温要监察官吏群体也跟着扩大,故张温名下扩编校事中郎、校事郎。

  扩编后的校事群体面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粮票发放工作,北府扩编来的新兵多从降兵中转化,有受欺压的现象。

  北府规模越大,所治百姓越多,发生各种稀奇古怪事件的可能性就越高。

  改名杨先的杨豹因姜良举荐,成为二十四名校事郎之一。

  校事郎分工不同,有督查粮票发放的,也有监察官吏日常风纪的,也有专司彻查私自铸币、盗印粮票的。

  杨先因伤势未愈,暂时不需要奔波,所以比较轻松,负责记录邓城市肆的物价,及各类物资大宗流动信息,尤其是麦城织机。

  一场新春小雪后,杨先外罩校事专属的素白号衣,挂少尉肩章走在邓城宣池津码头,可以看到新来的船帮正卸载粮食。

  除了粮食外还有各种农耕工具,以及来自麦城的纺线旋车,织机。

  这支船帮挂棘阳侯徐字旗帜,是追随徐祚反戈的水军发展来的,属于北府最信任的运输力量。

  船帮跑三个航线,第一个航线是汉水上游、丹水流域。

  丹阳邑、武当侯国所产的铁器被他们运到汉兴郡换取上好的木材、木炭、铁矿石;再把这些运回丹阳邑。在这个过程里,山民得到廉价工具,增加生产力,增加垦种积极性,也引得山民持续向邓国迁徙、归附。

  第二条航线是走邓城、宛城的淯水航线,这条航线可以抵达淯水最上游的淯阳关,这里张飞已经恢复铁矿石开采,以优质铁矿石交易急缺的军粮。

  这一轮交易中,是人力换人力,张飞是尽可能的开采铁矿石,船队尽可能的多运军粮。

  运去的军粮有两部分,一部分是铁矿石换去的粮食,属于正常交易;另一部分粮食来自荆州官仓,由北府协助转运。

  运到淯阳关后,怎么运回方城就是张飞自己的事情了。

  现在比水、历水、方水因冻结,无法水运;淯水、汉水陆续解冻,勉强能运输。

  等到比水水系恢复运力,这条航线也会发生变化,到时候张飞所部会向外层层推进,军屯恢复生产之余,还会加固增修现有的甬道,为今后大军北出奠定运输基础。

  第三条航线则是邓城、江都、麦城航线,麦城的织机分三种销售,一种是按里社分配,里社居民公用,以纺织的麻布偿还织机……这种销售模式只限于麦城周边,其他地区享受不到,也没有足够织机照顾这些较远地区。

  第二种是商人自己去麦城买织机,自行贩往各处……去年还能行得通,今年南阳迁来太多两手空空的百姓,只能让这部分赚钱的商人转业,去干别的。

  第三种是织机拉到江都市肆出售,这个销售过程里会给江都市肆缴税。

  税率不高,可必须使用直百钱,所以民间缺乏购买意愿,多是各郡县集资来采购。

  织机和直百钱是冲突的,普通百姓以物易物满足基本的生活物资交换,能规避直百钱的压榨;豪强不缺织机,缺织机的是普通百姓,所以这部分织机只能由郡县购买,用来奖励治内百姓。

  所以自由流通买卖的织机较少,江都售卖的织机也少,织机主要流向依旧握在北府手中,满足麦城周边后,现在正向南阳、邓国的府兵家庭倾斜。

  织机生产速度始终在提高,再高也无法满足荆州、湘州的需求;内迁南阳安置的十几万户百姓不管隶籍北府,还是落籍在郡县,许多人家都需要织机。没有织机,这些人只能沦落为南阳豪强的鱼肉。

  织机,已经成为户调税制下防止豪强扩张的利器。

  现在南阳治安稳定,土地规划有主,豪强唯一扩张途径是经济。豪强经济扩张另一个拳头是高利贷,暂时不好解决。

  迁来的百姓要缴纳户调,没有布帛怎么办?只能在经济上依赖豪强。

  不仅迁来的百姓需要织机,原本依附豪强的部曲、徒属也需要织机。

  只要户调税制不变,你今天把豪强部曲解放,放归自由;明天也会因为征税压力,逼着百姓不得不在经济上依附豪强,不断积欠,利滚利,最后以身抵债,子子孙孙又成为豪强部曲、世代家奴。

  不止是户调税制,只要存在类似的人头税,豪强就能从经济方面逐步扩张,将一个个贫民吞噬,化成自身的一部分。

  现在围绕织机的争斗才刚刚开始,校事郎们不仅要保证粮票能公正落实到每一户府兵家庭,还要杜绝可能流通的伪造粮票,更要保证麦城织机能有序补充到一个个府兵部坊、营坊。

  府兵家庭积攒财富的速度会远远领先普通百姓,在五铢钱没有彻底流通、占据主要货币地位前,谁掌握织机,谁就能有限量的铸币。

  不需要府兵家庭多么富裕,能比周围的普通百姓优渥、富足,就能让绝大多数的府兵保持作战积极性。

  经济地位比什么宣传都重要,贫民、普通百姓只要看到府兵家庭的优渥、富足生活,自会积极向府兵靠拢,寻求加入的机会。

  面对凯旋归来的汉军,以及外部涌来的几十万百姓……南阳豪强态度谨慎。

  现在他们露出任何一点纰漏,都会被田信抓起连根拔起。

  一场针对南阳豪强的战争机器已经从麦城织机北运的时候开始运转。

  杨先身为这个机器中的一员,维护着宣池津,让这个逐渐取代襄阳的贸易运输节点平稳运转。

  宣池本是魏军邓塞水师驻屯地,这里能停泊足够多的运船,能躲避汉水、淯水洪峰。

  邓城修筑以后,宣池设立津关,比襄阳方面更有活力。

  两城隔着汉水相望,今后邓城吞并襄阳,就是襄阳吞并邓城。

  而在此刻,南阳豪强面临的选择不多,只能积极寻求破局之策。

  杨先不知道,宗预、雷绪、孟达就随这一趟船帮返回,没有来宣池,而是乘船沿着汉水北上,自丹江口拐入丹阳邑,来寻田信讨论最后的解决办法。

  南阳豪强战场上表现拙劣,可能是运气不好,接连的运气不好,已经失去讨价还价的底气。

  如何处理南阳豪强,也是一件刘备十分关心的事情。

  其中尺度、分寸十分重要,要立一个良好的开端,这样各地处理境内豪强时也能有个参考目标。

  如果处理不好,各郡豪强人人自危,可能会加剧南中之乱。

  豪强是什么性格,官吏自然很清楚,你强他就软,你软他就横。

  但境内还有一批南中豪强,这拨人横行无忌。

  看在南中豪强的面子上,处理南阳豪强可以平滑一点,让南阳豪强情绪稳定接受这一切变化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